微信掃一掃
【轉(zhuǎn)載點新聞報道】一直以來,功夫電影都是外國人認識、了解中國功夫的重要窗口。居住在英國的匈牙利人Gabor Spenger(以下簡稱Gabor),便是中國功夫片的忠實擁躉。“七八歲時,每當我看完一部功夫電影,就馬上在臥室里做俯臥撐,模仿電影里的功夫的動作。”
轉(zhuǎn)眼間,匈牙利人Gabor已經(jīng)有了十年的詠春教學經(jīng)驗。Gabor認為,詠春是一項非常個人的武術(shù),“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(yè),是園藝師還是畫家或藝術(shù)家,你都能在詠春的學習中發(fā)現(xiàn)它的用處。”什么是你生活中最想要改變的?每個人對于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,而這些你都能在詠春中找到答案。
從業(yè)多年,Gabor對詠春的理解,也在不斷變化著。詠春來自中國,在教學過程中,Gabor意識到,學習漢語對理解詠春中的動作術(shù)語很有幫助。例如“二字鉗羊馬”的馬步,這幾個漢字其實完美地詮釋了這個動作的做法。“中文的‘二’一長一短,在做這一動作時,就可以想象你把腳趾放在短線上,腳后跟放在長在線。”“鉗羊馬”又可以先想象人在騎山羊時,顯然你需要用雙腿的兩膝夾住它。通過對漢字的解讀,不但更容易理解動作的要領(lǐng),也能夠幫助學員了解中國人巧妙的思維方式。
為了更好地傳承詠春的文化內(nèi)涵,Gabor還學習了粵語,并沿襲傳統(tǒng),嘗試以粵語教學。Gabor回憶,曾有一位香港家長送小朋友來學習詠春,在第一節(jié)課結(jié)束后,小朋友的爸爸過來向我鞠躬、與我握手,“他說‘看到一個白人正在用粵語單詞,傳授我(中國)的傳統(tǒng)武術(shù),這讓我難以置信。’那是我最自豪的時刻之一。”Gabor說。
“功夫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要努力用功。”Gabor認為,詠春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,但無論技術(shù)上、精神上還是心理上,只要你有提升,哪怕是課后只有1%的進展,就已經(jīng)做得很好了。對Gabor來說,十年來每天支持他教授學生的原動力,就是見證他們的點滴變化,取得這樣那樣的成績,甚至投身這一領(lǐng)域成為教師,再去培養(yǎng)其他年輕人。
談到大師葉問,Gabor非常敬佩。他的詠春教室就懸掛有葉問的畫像,每次授課前都會帶領(lǐng)學生向葉問行抱拳禮。他表示,詠春雖然創(chuàng)立于350年前,但那時受制于時代,往往傳子不傳女、傳親不傳外,很少有人能學到這門武術(shù)。直到葉問的出現(xiàn),他不但培養(yǎng)出了功夫巨星李小龍,更將詠春發(fā)揚光大,傳播海內(nèi)外。
Copyright @ 2009-2025 巴西華人網(wǎng) 紹興美信信息技術(shù)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@巴西華人網(wǎng);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69802000078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