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巴西的創(chuàng)立者佩德羅一世(Pedro I),身世充滿浪漫傳奇色彩。當南美各地紛紛建立起共和國,他卻在巴西確立了君主制;他思想上認同憲政,但在實踐中卻滑向?qū)V啤?/span>
1808年,葡萄牙的若昂六世(Joo Ⅵ)為了逃避拿破侖的征服,跨洋遠渡新大陸,在里約城建立起流亡政府。歐洲戰(zhàn)事結(jié)束后,王儲佩德羅決意留下,巴葡兩國對此態(tài)度完全相反。巴西人擁戴他為帝,后來卻因他治國不力,把他驅(qū)逐下臺;葡萄牙人視他為“逆子”,最終又迎他回朝,成了“太上皇”。
佩德羅風度翩翩,有古老的騎士精神,被尊為“士兵皇帝”,能歌善舞且多才多藝。24歲開國,33歲退位,兩年后打回葡萄牙老家,36歲病逝。他的人生像流星那樣短暫,也如流星般璀璨。
佩德羅一世
樂不思“葡”
1560年,一名耶穌會士到了巴西后,驚嘆道:“如果人間真有天堂,我敢說這一定是巴西。”哥倫布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后,歐洲人先是來開采紅木(brasil,一種染料,也是巴西國名的由來)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物產(chǎn)多得驚人。
東北部的伯南布哥等省份適宜種植甘蔗和咖啡種植,在16、17世紀,歐洲大部分糖料來自巴西;東南部的里約省、圣保羅省擁有優(yōu)質(zhì)農(nóng)牧土地,是全國經(jīng)濟的領(lǐng)頭羊;腹地的米納斯吉拉斯省則盛產(chǎn)礦物,在18世紀它出產(chǎn)了300萬克拉的鉆石、200萬鎊的黃金,巔峰時期全世界有80%的金子來自這里,葡語里Minas Gerais的意思就是“大礦藏”。
巴西最富裕的幾個地區(qū)
然而巴西出產(chǎn)的財富,大部分都流入了葡萄牙人的口袋,巴西的內(nèi)政由葡萄牙的布拉甘薩王室(House of Braganca)控制,本地人只能當芝麻官。雖然如此,當若昂六世到達殖民地時,還是受到了熱烈歡迎。居民隆重打扮,狂歡慶祝,里約城像過節(jié)一樣熱鬧,因為相對來說,葡萄牙的統(tǒng)治不算太壞。
對于美洲的統(tǒng)治,英國最為寬松,西班牙最為嚴厲,葡萄牙居中。英屬殖民地的臣民享有各項權(quán)利,所繳納的稅額比不列顛本土還要輕。西屬殖民地的人民則幾乎沒有話語權(quán),卻要承擔各種苛捐雜稅。葡萄牙雖然對巴西施加種種限制,但是“皇權(quán)不下縣”,給本地人(尤其是大莊園主)以管理權(quán)。19世紀初,葡萄牙駐扎在巴西的軍力只有兩千人,在同等人口、土地的墨西哥,西班牙必須派遣超過6000人的軍隊,才能維持統(tǒng)治。
若昂六世抵達巴西后,進一步放松管控。在過去的重商主義政策下,巴西人被禁止建立工廠,不許跟外國人貿(mào)易,境內(nèi)沒有大學、博物館。新政府取消了這些限制,隨后巴西的經(jīng)濟和文化迅速發(fā)展。1808年,第一所軍官學院開校,1814年國家圖書館建立,1815第一家蒸汽動力的大工廠破土動工,巴西甚至組建了銀行,而當時連葡萄牙本土都還沒有銀行。
若昂六世
王室一家人在巴西生活無憂,像南宋那樣沉浸于溫柔鄉(xiāng),也像南宋那樣失去了北伐的雄心,把復國大業(yè)拋在腦后。歐洲人對這個偏安小朝廷的表現(xiàn)哭笑不得,1814年,拿破侖兵敗退位。在維也納會議上,法國外交部長塔列朗建議,即使葡萄牙國王不回來,至少應(yīng)該把巴西從總督轄區(qū)的地位升格為王國,這樣他才能跟其他歐洲王室平起平坐。
若昂六世采納了這條建議,宣布成立“葡萄牙-巴西-阿爾加維聯(lián)合王國”。在法律上講,巴西已經(jīng)不是殖民地了。但是葡萄牙本土的不滿已經(jīng)在醞釀,很快發(fā)酵成一場政治風暴。
“葡萄牙成了巴西的殖民地”
拿破侖戰(zhàn)爭有著深遠的影響,給伊比利亞半島既帶來了兵禍戰(zhàn)亂,也帶來了盧梭、伏爾泰的啟蒙思想。葡萄牙的中產(chǎn)階級受到鼓舞,壯大起來,試圖施行君主立憲(盡管當時國王還不在國內(nèi))。1820年波爾圖發(fā)生起義,星星之火很快蔓延到全國,革命者獲勝,召開議會。按照人口分配,每三萬個自由人選舉出一個代表,國會里巴西的議員為69人,葡萄牙則是100人。
葡萄牙的革命鼓舞了巴西人。1821年的第一天,貝倫港發(fā)生起義,馬拉尼昂和皮奧伊兩個城市緊隨其后。他們要求社會公正,廢除奴隸制、限制大地主,有的激進派廢除“閣下”、“夫人”等敬詞,每個人是平等的,以“您”互稱。
但是起義者總體不渴求獨立,因為大部分人感激若昂六世的寬松政策,只滿足于自治。再加上文化紐帶起了作用,巴西學齡兒童都要了解葡萄牙文化,知曉“再征服運動”(8-15世紀天主教諸侯反對穆斯林占領(lǐng),收復伊比利亞半島),背誦《盧濟塔尼亞人之歌》(以達伽馬大航海為題材的史詩)。
在里斯本國會上,有位巴西議員宣稱巴西各族,包括印第安人、穆拉托人(黑白混血)、馬梅盧科人(白人與印第安人混血)、美斯第索人(黑人與印第安人混血),都屬于一個民族,都是葡萄牙人。
但是大洋彼岸的葡萄牙人可沒把他們當同胞,盡管自由派跟貴族在內(nèi)政上有分歧,但在對外問題上卻出奇一致地認為:必須壓制巴西,把它打回殖民地的原形。自由主義者決定抓住愛國主義這面旗幟,不能給保守派留下口實。一個叫費爾南德斯·托馬斯的革命領(lǐng)袖就曾輕蔑地表示,巴西是“猴子、黑鬼和香蕉的土地”。葡萄牙光復已有八年,但王室一直留在巴西,引起國民的不滿。他們抱怨說,巴西在帝國內(nèi)部,被授予過高的政治和經(jīng)濟權(quán)利,甚至認為“葡萄牙成了殖民地的殖民地”!
若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,回國會受挾制,只能當個虛君;不回國則可能連虛位都保不住。王室愿意一輩子待在熱帶天堂,但大臣們的身家財產(chǎn)還在葡萄牙,害怕被革命者沒收。1821年2月軍隊嘩變,逼迫國王向憲法宣誓,督促他趕緊回國。離開之前,若昂要兒子佩德羅留下?lián)螖z政王,并且面授機宜:“就算葡萄牙丟失巴西,也必須丟到自己兒子手里,決不能丟給那些革命者、野心家。”
帝國的誕生
事實上,老國王并不喜歡這個兒子,父子的性格截然相反,若昂工作勤勉卻才干平庸,他更適合在辦公室當個官員,而不是當一國之君。王儲性情奔放,英勇善戰(zhàn),期望能建立豐功偉業(yè)。盡管拿破侖侵略占領(lǐng)葡萄牙,但佩德羅對他依然崇拜有加;盡管自身屬于權(quán)貴階層,但佩德羅卻偏愛啟蒙思想,厭惡奴隸貿(mào)易,主張改革。
若昂六世在國家大政決策時,處處把王儲排斥在外,僅僅給了他巴西親王、布拉甘薩公爵兩個虛銜。葡萄牙革命后,他曾考慮做個兩全方案,派兒子回國主持局勢,自己留下來,鎮(zhèn)守巴西。但是他擔心這個新潮的兒子,最后會跟革命者情投意合,于是把兩人的去留顛倒了下。
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,親王平易近人的作風獲得了民眾的喜愛,其軍事才干又足以威懾敵人。軍隊嘩變,逼王室回國,最后還是佩德羅與叛軍斡旋,雙方取得和解。
若昂六世回國后,議會立刻把他架空,剝奪王權(quán),接著又打算收回巴西人的權(quán)利。10月份議會頒布命令,巴西分為若干個省,每個省都受里斯本直轄,曾經(jīng)建立的中央機構(gòu)全部撤銷。但這項決議根本得不到執(zhí)行,葡萄牙衰落破敗,連老國王都承認它“是一個貧困的四等國家”。
參加會議的巴西代表中途離開,拒絕宣誓效忠新憲法,放棄了自治的希望,轉(zhuǎn)向獨立。里約等城市發(fā)起了反葡游行,群眾騷擾葡萄牙僑民,哄搶葡萄牙人開的商店。
佩德羅再次面臨去留的選擇:回到祖國,按部就班當一個太平天子;或者留下來,孤身犯險。巴西上層精英擔心親王離開后,各路豪杰互不相讓,陷入內(nèi)亂。首都有紳士、商人八千人簽名請愿,懇求親王留下。
1822年1月9日,佩德羅作出一個簡單有力的答復:“O Fico”,意即“我留下”。在親王決定留下的第二天,葡軍開出營地,強迫巴西人接受里斯本的命令。雖然大部分葡萄牙士兵跟隨若昂六世回國,但各地還殘留不少駐軍,他們分為兩類,一類人試圖維系殖民統(tǒng)治,挑起變亂,另一類則順應(yīng)形勢,改投巴西政府。佩德羅帶領(lǐng)后者上陣,他以王族威儀呵斥亂軍,將其驅(qū)趕出城。
首都穩(wěn)定之后,親王開始掃平四方,最大的一支頑固派葡軍有2000人正規(guī)軍和1500民兵,盤踞在薩爾瓦多。佩德羅手里只有少量親衛(wèi)隊,軍隊的主力來自于各地莊園主的私人武裝,單就軍事素養(yǎng)而言,他們略遜于葡萄牙正規(guī)軍,但是親王占有海上優(yōu)勢。
統(tǒng)領(lǐng)巴西海軍的科克倫勛爵(Lord cochrane)原是英國人,勇敢而又暴躁,由于涉嫌證券交易舞弊,被軍方開除。他一氣之下前往新大陸冒險,跟圣馬丁并肩作戰(zhàn),解放了智利共和國。西班牙的殖民地被解放后,他又前往巴西,跟佩德羅意氣相投,被任命為第一海軍上將。
擁有海軍,便能切斷敵人的物資運輸線,科克倫帶著英國人的戰(zhàn)斗技術(shù),輕松打敗了葡萄牙人。他帶著少數(shù)兵力,追擊龐大的葡萄牙船隊(包括13艘戰(zhàn)艦、70艘運輸船,5000個軍人),從巴西海岸一直追擊到大西洋沿岸。
除了葡萄牙殖民者外,佩德羅還要和地方上的共和派作戰(zhàn)。由于山川大河的隔絕,巴西各地經(jīng)濟分散,交通不便,從薩爾瓦多到里約的距離有一千多英里,巴西很可能像大哥倫比亞共和國那樣四分五裂。東北部地區(qū)多次發(fā)生起義,最大的一次發(fā)生在1824年1月,北方六個省份,聯(lián)合起來組成赤道聯(lián)邦,首都定于伯南布哥。然而每個共和運動只想自保一方,沒有建立“巴西共和國”的愿望。
經(jīng)濟大省里約、圣保羅、米納斯吉拉斯則是堅定的中央集權(quán)派,尤其是里約熱內(nèi)盧,在若昂六世時期成為政治中心,管理著從果阿到澳門的龐大帝國。城市人口從5萬增加到10萬,翻了一番,國務(wù)會、銀行總部、最高法院,各類機構(gòu)一應(yīng)俱全。里約熱內(nèi)盧渴望成為新國家的首都,當?shù)丶澤探o以佩德羅財政支援,削藩戡亂,對各個分離派逐一清除。
國際局勢上,英國人選擇佩德羅,如果再不承認君主制政府,那么便會縱容共和派,導致法國雅各賓式暴亂。這是保守主義的英國不愿看到的,他不顧葡萄牙的反對,開始跟里約熱內(nèi)盧建交。
1822年9月,里斯本下達最后通牒,勒令佩德羅回國,禁止巴西獨立。議會雖然不敢動王儲本人,但指控他的親信屬下犯有叛國罪。送信的使者在伊皮朗加河畔(當?shù)卣Z,意為紅河)遇到了親王,當時他正巡察完地方,準備回首都。同時送到的還有其他兩封信件,巴西的首席部長(由于當時未獨立,因此還不是國家首相)和王妃分別寫信勸誡親王留下來,反抗葡萄牙的統(tǒng)治。
看到威脅信后,佩德羅氣從中來,舉起利劍,向著巴西的江山河土宣誓:“不獨立、毋寧死。”在宣布獨立當天,他即興創(chuàng)作了一首歌《啊祖國,啊皇帝,啊人民》,在當晚的愛國集會上,佩德羅親自演唱了該曲目,這也是巴西的第一首國歌。
佩德羅在伊皮朗加河畔宣誓獨立
兩個月后,佩德羅在24歲生日當天舉行了加冕儀式,正式登基。在制定頭銜名稱時,“國王”的稱號被舍棄,因為國王意味著中世紀的君權(quán)神授,是葡萄牙王朝的延續(xù)。佩德羅像拿破侖那樣采用了“皇帝”,按照古羅馬的習慣,皇帝是受民眾擁戴而立的。頭銜里還加入“立憲”兩個字,表明了佩德羅開明的政治立場。
這個新政權(quán)一出生就是世界第六大國,領(lǐng)土僅次于英法俄中土(耳其),如果不算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,美國本土面積是小于巴西的。佩德羅一世也成為世界最年輕的開國君主之一。古往今來,在三十歲之前,打下江山的不過李世民、亞歷山大大帝數(shù)人而已。
然而巔峰之后就是下坡路,巴西沒有因為獨立而繁榮富強,反倒變得更加動蕩不安。妻子早逝、女兒流亡,本人被迫遜位,從一國之君變成喪家之犬,佩德羅經(jīng)歷這一切,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。
Copyright @ 2009-2025 巴西華人網(wǎng) 紹興美信信息技術(shù)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@巴西華人網(wǎng);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69802000078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