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很多在美華人為方便起見,會采用私下?lián)Q匯的方式,比如與朋友互換美元和人民幣、去中國城兌換,甚至有時會在網(wǎng)上社交媒體上與陌生人進行交易。不過這些方式實際上存在很大的風險。
最近出現(xiàn)的一些新案例表明,一些華人在中國的賬戶雖然收到了換匯款項,但很快就被警方凍結,并被告知涉嫌接收詐騙所得,最終不得不“退賠”。
01
《中國駐美大使館》發(fā)提醒:謹防新型騙局
很多在美華人之所以愿意冒險進行私下?lián)Q匯,除了方便和節(jié)省匯率差額外,背后還隱藏著一些常見的誤區(qū)。
部分人認為與熟人或者在社交媒體上找到的“口碑好”的兌換者進行交易是安全的。殊不知,越是私下交易,越容易成為詐騙團伙的目標。尤其是近年來跨國電信詐騙高發(fā),給這類交易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。
近期,《中國駐美大使館》發(fā)布了一則公告,數(shù)名中國公民向我館反映遭遇以換匯、轉賬為由的新型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。隨后,又分享了多起具體案例,提醒華人警惕新型的換匯詐騙陷阱。
發(fā)布時間:美國當?shù)貢r間10月21日
發(fā)布機構:中國駐美國大使館
官網(wǎng)鏈接:
http://us.china-embassy.gov.cn/chn//lsfw/lsxz/lstx/202410/t20241021_11511009.htm
案例一:
中國公民王某因其家人急需用錢,決定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并轉賬給家人。恰好他的網(wǎng)友小C表示需要美元,兩人很快商定進行換匯交易。
小C提到,自己國內的銀行卡月度轉賬額度已滿,將請兩個朋友幫助轉賬。王某同意后,將美元轉至小C提供的美元賬戶。不久之后,王某的家人收到了來自不同省市的兩筆人民幣匯款,交易似乎一切順利。
然而不到半天時間,王某家人的收款賬戶就被凍結。經了解,兩筆匯款涉嫌屬于詐騙贓款,受害人均已向警方報案,因此導致其家人收款賬戶被公安機關凍結。
案例二:
李某來到美國參加小商品展會后,成功找到了一批買家,交易未售出的貨品。
交貨時,對方表示國內銀行卡的轉賬額度已用完,將會請幾個朋友幫忙轉款。李某隨后陸續(xù)收到從不同省市轉來的幾筆人民幣匯款。
然而,到賬的第二天,李某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中國銀行賬戶被凍結。經過詢問得知,他的賬戶因涉嫌接收詐騙贓款,因此被公安機關凍結。
以上兩起案列都十分相似,并且與之前一些詐騙有所不同。此次詐騙前期匯款交易都是成功的,但隨后收款賬戶會被凍結且涉及接收詐騙贓款。
此次的新型詐騙中,受害者不僅難以追回被騙的換匯款項,還必須接受警方的進一步調查。警方指出,與通過社交媒體認識的陌生人進行金錢交易存在安全隱患,建議最好通過正規(guī)渠道進行兌換。
不少小伙伴們表示被凍結的卡,最后是通過“退賠”才最終被解凍。
事實上,中國和美國對個人跨境資金流動都有明確的法律規(guī)定。根據(jù)中國的外匯管理條例,個人每年通過銀行正規(guī)渠道的換匯額度是5萬美元。
私下?lián)Q匯不僅面臨資金被卷走的風險,還可能涉嫌違法交易,嚴重的甚至會被視為洗錢行為。一旦卷入詐騙案件,除了凍結賬戶,還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法律責任。
專家建議華人朋友盡量通過正規(guī)渠道換匯,即使費用略高,至少安全有保障。
02
新型騙局,已有多人上當受騙
受害者王小姐(化名)表示,她在微信上認識了一位自稱為Yoyo的女士。雙方達成一致,約定在見面時以當時的匯率進行兌換,并且不收取任何附加費用。
Yoyo從國內賬戶將等值人民幣匯到王小姐的國內賬戶,王小姐則在面交時將現(xiàn)金交給對方。
王小姐說:“我知道有不少見面搶錢的案件發(fā)生,所以特意選擇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與對方見面,并叫了幾個朋友陪同?!睂Ψ剿坪醪煊X到了王小姐的顧慮,主動表示可以先將錢轉入王小姐的賬戶。
在確認對方已經將等值的人民幣打入自己的國內賬戶后,王小姐才放心地將5萬美元現(xiàn)金交給了Yoyo。然而,沒多久,王小姐就收到了自己國內賬戶被凍結的通知。原因是轉賬給她的賬戶持有人報警,聲稱自己被詐騙,錢款被非法轉走。
隨即,國內反詐部門迅速介入,凍結了王小姐的國內賬戶,并在調查后將她賬戶上的錢退回到了原來的賬戶上。近期很多網(wǎng)友分享自己被騙的經歷
Copyright @ 2009-2025 巴西華人網(wǎng) 紹興美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@巴西華人網(wǎng);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69802000078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