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據巴西征信機構Serasa Experian發(fā)布的《2025年身份與欺詐報告》,2024年有51%的巴西人遭遇過詐騙,其中54.2%的人因此蒙受經濟損失。
該項數據顯示,信用卡被盜用是最主要的詐騙方式,占比達47.9%。其次是支付虛假賬單或通過Pix進行欺詐交易(32.8%),以及網絡釣魚(phishing)(21.6%),后者通常通過電子郵件或短信誘騙受害者泄露個人信息。
在因詐騙損失錢財的受害者中,大多數人的損失金額在100雷亞爾至1000雷亞爾之間。具體來看,受害者在詐騙中的損失金額分布比例如下:
損失不超過100雷亞爾:17%
損失100至500雷亞爾:35.5%
損失500至1000雷亞爾:12.9%
損失1000至5000雷亞爾:19.5%
損失5000至20000雷亞爾:3.7%
損失超過20000雷亞爾:3.7%
未回答:7.9%
這些數據表明,大部分詐騙案的單次被騙損失平均金額并不算高,但累積起來,對消費者和金融機構都會造成巨大影響。
調查還顯示,男性受害者的比例略高于女性。在男性受訪者中,52.5%表示自己曾遭遇詐騙,而女性受訪者的比例為49.3%。此外,年齡越大,成為詐騙受害者的比例越高。
Serasa Experian的研究發(fā)現,科技在提升交易安全性的同時,也讓詐騙手段變得更加復雜。一方面,面部識別作為身份驗證方式的使用率從2023年的59%增長至2024年的67%。其中71.8%的受訪者認為這一技術能提高安全性。另一方面,犯罪分子也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制造更加逼真的虛假身份,以繞過身份驗證。此外,網絡釣魚攻擊也在升級,欺詐性鏈接和消息模仿真實銀行或企業(yè)通信,讓人更難分辨真假。深度偽造(deepfake)技術也是騙子的新武器。通過AI合成技術,詐騙分子可以偽造受害者的聲音和影像,用來實施身份欺詐或誤導受害者信任虛假信息。
為了遏制金融詐騙問題,巴西政府和銀行業(yè)也加強了監(jiān)管力度。巴西司法與公共安全部與巴西銀行業(yè)聯合會(Febraban)于2024年聯合推出了全國銀行和數字欺詐打擊聯盟,旨在提高防詐騙意識,同時加大對詐騙案件的打擊力度。
身份信息泄露是詐騙的主要誘因之一。2024年,16.3%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證件曾被盜或丟失。此外,19%的受訪者承認曾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,增加了被詐騙的風險。受訪者透露,他們共享個人信息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線購物、銀行開戶和申請貸款。
此外,盡管信用卡是最常被用于詐騙的支付方式,但受訪者仍然認為它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,且信任度比2023年更高。Pix是巴西最流行的即時支付方式之一,但其信任度從2023年的32%下降至22.2%,這可能與該支付方式的欺詐案件增多有關。
Copyright @ 2009-2025 巴西華人網 紹興美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@巴西華人網;浙公網安備 33069802000078 號